百匯界
標題: 河北小伙加拿大當公務員:月薪兩萬,但牛肉面80元/碗 [打印本頁]
作者: 1968 時間: 2025-7-20 18:44
標題: 河北小伙加拿大當公務員:月薪兩萬,但牛肉面80元/碗
老家位于河北的小伙Astro也上岸了公務員,不同的是,他是在加拿大做公務員。
“加拿大公務員的報考流程有點像企業招聘,每個人都可以一次性報很多不同的崗位。”Astro表示,他最近正在準備升遷考核,考核通過后工資到手能多1000加幣(人民幣5000元左右)。
在加拿大做公務員的兩年多以來,發生了很多讓Astro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比如說開會時領導會幫忙擺桌椅、工會十分替基層員工考慮、直屬領導無法決定職工升遷……
微信圖片_20250718124228
Astro。圖/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Astro的自述。
【1】像企業招聘,筆試有一種形式是開卷考
我叫Astro,今年26歲,在加拿大做了快兩年公務員。我是河北人,家里人知道我在加拿大上岸公務員后還挺高興的。
一開始我也沒想過要在加拿大做公務員,碩士畢業后,我入職了不列顛哥倫比亞?。˙ritish Columbia,下簡稱BC?。┑囊患抑行⌒凸尽km然加班不多,但因為工作氛圍一般,有一定的壓力,導致我患上了頸椎病,每晚疼得睡不著覺。
工作一年后,了解到加拿大的公務員比較輕松、穩定,便決定開始報名公務員考試。
加拿大公務員的報考流程和國內也挺不一樣的,比較像企業招聘,首先需要去各級政府官網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大部分情況下,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筆試、面試題目,不像國內有全省統考
廣告
只要持有加拿大合法工作簽證或者本地身份的人都可以申請部分政府工作,沒有特別的硬性要求。投簡歷時,簡歷中沒有照片、性別、年齡和國籍一欄,更看重工作經驗以及工作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我當時投了挺多個公務員的崗位,簡歷通過后會進行筆試、面試。筆試有一種形式是開卷考,會先給應聘者幾個題目,有一星期或幾天不等的準備時間,可以搜集資料慢慢寫,作答結束后再通過郵箱發回去。
筆試通過后會進行面試,面試難度還挺大的,很多情況下會大概提前一天發給應聘者準備,一般是四五個問題,每個問題需要邏輯清晰、觀點有力地闡述十分鐘,中途不能停頓太久,否則面試官會判定這個問題的回答已經完成。
較為熱門的崗位競爭也挺激烈的,并不容易通過。
從投簡歷開始,到最終拿到offer入職,整個過程也用了幾個月。我當時也拿到了幾個政府崗位的offer,考慮到工作地點以及薪資等條件后,最終擇優選擇了我現在的行政崗。工作內容則比較類似于國內辦公室的崗位,主要負責整理材料以及管理項目等。
換了工作之后,我頸椎病也好了,工作氛圍很友善,領導布置任務時也很客氣,大多數時候都會用“Can you please”,請你把這個事干一下。工資每個月到手4000-5000加幣(約合人民幣2.1萬-2.6萬元),在加拿大算中等水平。
比較不好的點是沒有食堂,也不會分配宿舍,但加拿大物價高,在加拿大吃飯住宿還挺貴的,吃碗牛肉面平均要15加幣,所以基本上攢不了多少錢。
【2】假期多,開會時領導需幫忙擺桌椅
我感覺加拿大政府對于很多資金支出都管得挺嚴的,比如說我之前組織過一個600多人的全體員工大會,因為場館最多只能容納300人,因此需分兩天開會。而這兩天的場地費、600人份的中午飯,再加上其他的費用,只批準了很少的預算。參會的員工只能吃比較基本的面包或者三明治,相當于咱國內一人發幾個包子吃,有些人就會吃不飽。
微信圖片_20250718124247
Astro的午餐。圖/受訪者提供
優點是假期比較多,這邊遵循8小時工作制,加班需要支付加班費。并分為“大周”和“超大周”,一周休兩天后,下一周就可以休三天,剛入職第一年時年假為15天,會隨著入職年限的增加增長年假,休假期間我偶爾會出去玩,或者做自己的自媒體賬號。
另外,加拿大政府部門都有工會,工會是比較起作用的,職級較低的職員會更受工會保護。如果基層職工想投訴領導,工會便會參與介入,如果屬實,領導便需接受相應處罰,
還有一點比較有趣的是,在很多會議前期,除了會議組織人員,都是領導在幫忙擺桌椅。結束時,也是領導幫忙收拾?;鶎訂T工只需要開會,開完會就可以離開。同時,直屬領導并無法決定職工的升遷,無論是想升職還是調崗,都是需要像當初入職一樣,去省政府官網去尋找想要的職位,并進行申請,重新遞交簡歷、筆試以及面試
廣告
升職后工資待遇也會漲,但到手的比例也會變低,而且隨之而來需要做的事情也會變多,所以很多人其實還挺不想升職的,就是愿意做基層員工。我認識的一個加拿大人,他從20多歲入職,干到現在干了快40年,從未進行調崗或者升遷。
和國內比較不一樣的是,在加拿大做公務員社會地位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高,其實就和其他職業都一樣,拿維修技術工人來舉例,很多人還會覺得做維修工人反而更吃香,因為掌握了一門手藝,工資也挺高。
在加拿大生活了這么多年,交了一些本地人朋友,但我始終不曾覺得自己完全融入當地的文化。比如說過節,我還是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有時候會參加拿大的一些節日派對,但從內心深處我并不完全適應。
幸運的是,加拿大的年假比較長,每次休年假我都會回國待一段時間,所以也會寬慰自己,即使留在國內工作,但在不同省份,可能一年也只能見到家人一次。
其實我一直都還挺想家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是無法代替的??赡芪磥砦乙矔貒l展,國內可能機會更多。
九派新聞記者 付冰潔
編輯 萬璇 肖潔

歡迎光臨 百匯界 (http://www.centuryland.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