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里抹發膠,古裝劇穿和服,觀眾血壓直接拉滿。
https://img-s.msn.cn/tenant/amp/entityid/AA1Okgtv.img?w=640&h=322&m=6&x=160&y=86&s=51&d=51央媒痛批的4部歷史?。捍鄹臍v史、倭風泛濫,下架時觀眾齊聲叫好
https://img-s.msn.cn/tenant/amp/entityid/AA1OkE64.img?w=640&h=395&m=6&x=333&y=55&s=40&d=40央媒痛批的4部歷史?。捍鄹臍v史、倭風泛濫,下架時觀眾齊聲叫好
這不是段子,是真事。2024剛開年,橫店兩個劇組就被當場摁停:一部明朝戲,女演員頭上的“日式花簪”被AI識別系統報警;另一部抗日劇,男主住別墅、抽雪茄,審片專家直接摔筆。 別笑,摔筆那位是央視請的60人歷史顧問團里的老教授,專門給劇組“挑刺”。 現在流程嚴到啥程度? 劇本立項前先送史學專家“開盲盒”,服化道必須跟博物館藏品對圖,差一道繡花邊都給你打回重寫。 有人喊冤:觀眾不就圖個爽? 數據甩臉上——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剛公布的調研,一萬份問卷,78%的人把“尊重史實”排在第一,比“演員顏值”高兩倍還多。 抗日神劇里加偶像談戀愛?92%的人直接點叉。 最慘的是平臺。2024年1月,某頭部視頻App連夜下架17部老劇,2018年的《獨孤皇后》因為“倭風”衣領都被扒出來鞭尸。 https://s3m4.fenxi.com/galileo/2f48cbb50832d0a695fa4735b7089489.gif_.webp
廣告
還要啥自行車,1塊錢包郵到家得連陽手冊,搶到就是賺到!樹帆教育
https://assets.msn.cn/staticsb/statics/latest/views/icons/ChevronRightWhiteBold.svg
https://assets.msn.cn/staticsb/statics/latest/icons-wc/icons/MoreV2.svg
運營小哥加班到禿頭:剪,一集一集地剪,連背景里一只日式燈籠都得P成宮燈,不然就等著被清朗專項行動請喝茶。 有人真被請過。2020年《雷霆戰將》把戰場拍成T臺,2023年制作公司就上了廣電總局“重點監管名單”,新劇《烽火青春》立項直接被斃,理由只有五個字:價值觀跑偏。 現在聰明的公司學乖了。 正午陽光干脆自己成立歷史研究院,招了一群北大歷史系博士蹲組里,天天跟導演吵:這句臺詞宋朝沒有,刪! 那枚銅鏡是唐朝的,換! 吵到最后,導演摔劇本:你們這是拍劇還是考古? 博士推眼鏡:不考清楚,播不了。 最魔幻的是橫店新上的AI系統,掃一眼就能認出“和風味”——領口太寬、腰帶打結方式不對、櫻花紋樣超標,3秒紅燈閃成KTV。 群演都笑稱:現在穿幫比脫單還難。 可觀眾買賬。 去年《大江大河》系列播完,彈幕清一色“終于不用看架空瞎編”,央視收視直接破2。制作方透露,下一部準備啃抗美援朝題材,顧問團里請了軍事博物館退休館長,連志愿軍棉衣的扣子是不是塑料的都查了三遍檔案。 所以別再吐槽“歷史劇太死板”,這年頭,爽點早就換了賽道——真實感才是頂級濾鏡。 當年輕人開始二刷《覺醒年代》做筆記,當彈幕為“《出師表》原文一字沒改”集體高潮,就知道:胡編亂造的紅利期,徹底結束了。 想追劇不心梗? 記住三句話:發膠離開抗戰,和服滾出古裝,宮斗別占黃金檔。 做到這三點,再談藝術加工。 畢竟,歷史不是任意門,它是照妖鏡——誰把觀眾當傻子,鏡子就先照出誰的底線。
https://img-s.msn.cn/tenant/amp/entityid/AA1OkE67.img?w=640&h=320&m=6&x=170&y=101&s=346&d=124央媒痛批的4部歷史?。捍鄹臍v史、倭風泛濫,下架時觀眾齊聲叫好
|